吕本富中科院MBA毕业典礼演讲:人生是一个时间序列的模型

三、学业结束了,学习并没有结束

博弈的技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前一段在地铁中看到一个广告“学习是一种信仰”,深以为然。我能告诫各位的是:学业结束了,学习并没有结束。学习可以擦拭自己的心灵,可以荡去污染的尘埃。如果你忘记了学习,你的心灵很有可能已经饥渴,但是感觉不到饥渴的程度,时间已久,肯定会出问题。有个非正式的统计,现在的很多“老虎”都是不爱学习的人。

在毕业以后,很多人抱怨,生活太辛苦,能够应付眼前的工作就不错了,哪来的时间学习看书。可不是嘛,到了工作单位,那可真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有的工作已经到了deadline了还没出手,新的工作又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不但今天的人这样,古人也有这种烦恼。

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有这样一位下属,有一天这位下属这样问王大师:“先生,你讲的学问真好,但是我平常有很多的文件、案件需要处理,哪有时间学啊?”王大师听了反问这位下属兼弟子:“我什么时候让你不处理公文、案件,而去空空地做学问了?”

王大师开导这位不开化的属官,你既然有案件要处理,那你就从案件、官司上学习好了:你在审理案件时,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措辞婉转周密而高兴;不能厌恶对方的委托说情而心存整治;不能因为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繁忙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抵毁诽谤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以上讲的情况都是私心杂念,只有你自己知道,必须仔细反省体察克治,惟恐心中有丝毫偏离而错判了是非,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做学问。处理文件与审理案件,无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抛开了具体事物去做学问,反而会不着边际。平常工作繁忙,恰恰给你学习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当然除了结合本职工作的学习以外,现在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新观点、新知识、新的学习工具层出不穷,我有两点体会:对于新知识,你可以不超前,但一定不掉队,比如,现在就需要知道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什么是工业4.0;对于新工具,一定要超前使用, 但不做狂热粉丝。狂热容易玩物丧志。

四、良知是确定人生成功与否的系数

如果说博弈和学习是人生成功的两个要素,在这个两个要素前面还有一个系数,那就是良知。良知是倍数,可以把你的成功快速放大,也可以快速地缩小。曾国藩达到了博弈的最高境界,对手“不忍欺”,背后是什么?背后是人心聚合,是对手心理上折服,当然是良知在起作用。王阳明大师一贯学术立场就是“格物致知”,致知是“致良知”,在工作实践中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发现自己的良知、不断确认自己的良知、实践自己的良知。实现这一切的途径就是“格物”,这也就是大学所说的“致知在格物”。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格物”就是收集大数据,凝练信息。

所谓良知,就是生来自由的心灵的澄明,就是孟子所讲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个良知,从具体可感的层面说,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良心。

如果没有良知,心灵被灰尘蒙蔽:人的占有欲、执着心,过分的物质需求、功利之心,世俗的偏见、社会的陋俗……等等,都会毁掉你的一生。“致良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用良知之光、心灵之光照耀自己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内心世界不为宠辱得失而左右,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在人生的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有三种要素,或者说,有三种力量推动我们前行,:博弈、学习、良知。博弈和学习是成功的技巧,而良知是工程方向盘和放大器。

最后,希望你们一直像今天,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