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自然涌现的权威性领导

我们跟今天的80后交往和管理,用什么方法应该发生更重要的变革。我提出四个转变。

一是实现青年组织机关干部动员社会青年的间接模式,向青年社会领袖动员年轻人的直接模式转化。

最近,我们注意到有一些组织,比如共青团组织,提出一些东西很好,提出了共青团工作的形式和方式要能够了解、理解年轻人对趣味性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要迎合,然后展开工作。过去我们做思想工作和教育的人首先把自己摆在最高的位置上。现在你不迎合根本就没有导向的机会,迎合是一个基础能力。

80后是富有信息的,他的信息比我们年龄大的人要多。过去我们用一种方式定义的东西,选择的东西,或者给予的色彩,80后因为有自我权威性,坏词用成好词了,好词用成坏词了,还有就是造一些新词。网络语言多是80后或者90后造出来的,为什么要有新词?当一个世界被重新解释的时候,原来的词不足以用来表达感情。80后是搞了一个静悄悄的革命。如果你今天是一个公司的老板,现在的员工80%以上都是80后,如果你还用原来的方法管就不行了,80后的人爱跳槽。在原来的人情世故中我们认为很天然的东西,80后就觉得不应该这样。

80后不幸的是,你们的领导都不是80后。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非80后人还是掌握着权力资源,你们很苦命,是独生子女第一代。假如80后和90后在一起就好办了,都是独生子女。当随着你们长大,很快也到了重要岗位。一方面,80后要有自我认识,另外,非80后跟80后怎么相处?无论是在一个小小的公司里,或者一个社会团体,都不可避免这个里面70%-80%都是80后。所以,要从过去干部管群众的模式转向领导管群众的模式,而这个领导还是自然涌现的有权威性的领导。我们在一个公司里面有管理者,这是平时规定的架构,但到野外生存的时候发现,一个普通的同事,过去他也没有什么更高的职位,但是他到了野外生存的时候天然会找路,总经理都傻了,他在现场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让大家镇静的角色,这就是自然涌现的有权威性的领导。

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让大家都找不到感觉,最后发现感觉还是领导让我们找到的那个感觉。这个人的特点是喜欢为人张罗事,有一部分人活着就是为大家张罗事的,大部分人是愿意被张罗的。为什么有人成为贪官?有的人做生意做得很好,他是一个交易人格,当他当官以后,很多东西他还要去交易,他就会成为贪官。如果今天我们在青年组织中,在一个单位中,你提拔的经理不是按照上面拍马屁下来的,而是在群众中发现的爱张罗的人当了领袖,就能缔造一个很好的团队。

改变简单的理论教化模式

第二个转变是由教化模式,向基于见识的参与式解难式动员模式转化。

教条主义模式在今天面对80后的时候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过于理论化的,过于刻板化,过于教条化的东西很难接受。

理论教化具有很强的套话、官话与千篇一律的特征,基本上以上对下的姿态为主,基本悖逆背离青年人的新知取向,与此相对的,是建立在丰富新知(充分的新知识、新信息、各类见识与技能)基础上的说服性的影响力权威,面对生动真实的问题,鼓动人们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在尊重专业与群策群力的结合下,获取解决问题的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吸引与挖掘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的社会服务,推动新的公共空间、新的公共意见与新的公众人物形成的草根性社会动员工作,尤其有价值,这种尊重青年本身的存在价值而又适度结合外部支持的模式具有很强的上下结合的特性。

进行多样化、高频度沟通

第三个转变是由格式化宣传工作转变为多样化、多频率的沟通工作。

80后多变,昨天好好的,今天情绪就不好了。昨天还说很喜欢这个工作,今天就跳槽。80后除有自己的特色外,还有对工作的耐受力不够。当他对一个工作不适应的时候,他不会忍受,而是转移。80后很少有人认为对不起老板的,老板老认为他对不起自己。老板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而且是非常细致的沟通,在场景中的沟通,而且是高频度的沟通。

以前我们就是沟通频率低,而且都是领导找你做工作,都是上对下的。现在老板要让员工觉得愿意跟你在一起沟通,通过一些新的东西,打破原来的方法,这样就合乎跟这些人沟通的条件,因为80后觉得自己是权威的。如果在这个前提中没有吻合这个要求,再往下影响是很难的。坦率地说,这也是对60后、70后很大的考验。大家知道,在自杀的人中有一种人就是电台心理热线主持人,他们是心理比较强的,老是帮人排忧解难,心理热线就是心理垃圾桶,你都是用正面的东西帮人家解决负面的东西,时间长了那个桶就装不了。

跟80后的人相处,老板真的不是好当的。你需要扩大你的社会交往的平台,社会建设的平台,才有足够的资源去为80后服务。领导必须具有沟通能力,不只是你会沟通,有领导口才,还要有足够的沟通资源,比如知识性领导,这样80后才会服气。以前我们会觉得纪律比我们大,现在80后会觉得他比纪律大,再不行就给你造一个纪律。